关于对市政公用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的继续教育
培训学习的几点思考
姓 名:LIU.J.H 学号:201502107 工作单位:江苏J .Z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对当前市政公用工程专业的概况、现状、新技术、发展态势、综合配置及政策、法规以及建造师执业诚信制度建设有了解与思考。
关键词:市政行业现状 行业人才能力提升 技术管理水平更新与提高 城乡综合配套 诚信体系建设
一、市政工程行业现状
市政公用工程方面说起来并不陌生,而且可以说是一个传统行业。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其实通过最近几年的变化,早就超出了我们原有的思维范畴。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该领域的规模已经是成倍的增长,而且覆盖范围也不再是城市独有的特点,已经是多方位甚至是全方位的遍及到小城镇更甚至涉及到农村;其次从行业方面来讲,已经超出了原先政府独家主导、主管的公共部门,发展辐射到工业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农业生产过程、社区管理及居家生活的方面方面;再次,市政公用工程的需求促使该行业已经从原有的道路、给排水、公用设施向高速发展的城市地上、地下轨道、循环再生利用、绿色低碳健康生活及可持续发展方向过渡;最后,从市场角度看,投资渠道、模式呈多样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趋势赋予了该行业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然而随着改革不断推向纵深方向,国际、国内新经济形势的压力,体制与管理水平的限制,现有的众多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正面临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特别是央企充分占有政策,信息、资本、技术装配等方面的优势,几乎掌握了国内大型综合项目、技术前沿或含量高的项目、特定的如国内国际影响力较大的项目、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的所有话语权,更强劲的吸引了国内或海归人才,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而另一方面呢,全国众多的地方省市施工企业,专业单一、传统,规模难以突破,投资及投入规模规划不足,BOT、BT工程无能为力,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紧缺,管理力量与手段较弱,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规模的需求,在传统工作半径内旋转运行,导致该行业中成长型、创新型企业难有诞生,严重的情况是受市场冲击而垮去。
二、市政人才能力提升
市政项目日新月异的发展,施工企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与能力的提升才能与之相适应。目前的现状是:优秀人才不足,知识层次不够,高层次管理人才如一级建造师从业人员,光从数量上来说就不能满足项目管理需求,从组织层次来讲项目组成班子的建立就不完备,市政专业的施工员、质检员等不仅不对口,且从从业培训的专业取向上也不完备,而刚刚毕业到本行业中的新人还没有形成管理链条中的一环。所以,一方面是人才紧缺,一方面是在岗的不专不精。而市政专业的人才特点又要求是复合型人才,不能光是在桥梁、道路上有所作为,还要在隧道、生态、供热、水处理等各项领域有所专长,才能适应企业的生存要求。因此,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继续教育受益匪浅,但本人认为还是远远不够。一是能否在实地考察、案例剖析上达到实战的效果,二是将相关理论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拓展,将新技术的理论花更多的精力、师资、时间去吸收,三是受教育的面应向广大中层管理人员深入,使整个团队的能力及团队的执行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四是企业的决策层应在观念、理念上相应调整,适应新形势,在教育方面、设施方面结合企业实力加大投入,才能有力的支撑人才建设,与之相应及管理水平也才能真正的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新技术的吸收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实事求是地讲不少于80%的地方企业,连盾构机都有接触过,不少90%的从业人员连见都没有见过,顶管施工法估计也差不多,除了国家央企或名企有过高难度的过江、过湖、过山的隧道施工经验,地方或民企中的从业人员何时才能真正参与进来?降噪排水沥青路面,原先也是闻所未闻,国内也才从2013年首开先例;生态园林工程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要点及相互配套作用是过去水处理方式、园林建设方式的颠覆……;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理念,今后我们将如何应对挑战?只要是有了新生事物,我们唯有力争上游,在学中用,在用中学,除了继续在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管理、物资管理、工效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上一如既往的继承和发扬,踏踏实实的将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更重要的是要在一切都在创新的大环境下,摸索出一套与市政行业相适应的管理理念,一是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唯有高起点、超前式的运用才能积累新经验;二是将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信息技术的共享作为重要手段改变落后的被动局面;三是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走出本企业的小圈子与大型国企合作,走出国门与境外企业合作;走出行业的单面性制约,练就新本领。这样,将新技术的学习、运用与中国科特色的管理方式进行结合,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本行业中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关于综合配置
市政公用工程,顾名思义,其公用特点不容忽视,且影响面较大,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居家出行,关系到城市的综合形象,关系到广袤的农村和城市的碧水蓝天。然而,从资源的配置、处理的方式、监管的力度上显然极不平衡,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等较多不合格工程,比如水资源的利用与水环境的治理,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严重污染,比如道路建设,一方面高速建设,一方面开膛破肚式的整改,比如你是路政管养,我是环境治理,他是管网管理,与国外的地下管廊建设的理念相距甚远。如何进行综合配置、城乡统筹,虽不能一劳永逸却也能一举多得,本人认为:一是从城市规划投入上要进行多方论证,集思广益,把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刀砍死,做实事,做科学的事,做有用的事;二是不要盲目扩张,要服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当前国内报道不断“人定胜天”的错误造成较多悲剧,而疏于管理更加剧了灾难的烈度;三是价值观与人文精神在城乡建设中要得到定位与体现,而社会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们就会做出很多与之相适应的事情,在出行方式上、从业方式上、生活方式上不体现社会价值或共生共存价值,人们就会唯利是图、不顾及他人利益,不顾及环境与气候,不顾及有限的公共资源,破坏力大于建设力,日益贪婪的物质要求是任何一个组织 、团体甚至是一个政府及至人类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治理、建设、调整,那我们的市政建设能否将精神元素和文化传统很好的结合起来,当是我们行业精英与顶层设计者的崇高追求。
五、诚信制度与法制建设
建立建造师诚信制度终于提上议事日程,说明了目前“供求”与“供给”关系不平衡,冒名挂靠的“潜规则”违反了职业道德与执业规定,而疏于管理致使“豆腐渣”工程或重大伤亡事故等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法制建设未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诚信平台建设跟不上来,缺少监管机制;信息不对称,没有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甚至是违法成本太低。本人认为,诚信制度的建立与法制建设的同步才是最佳的方式。首先是对《建造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执行信用管理,同时结合《建筑法》第14条和24条规定切实督查、执法、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对其它违法行为要惩戒及时、有力、见效!二是运用市场经济经营诚信。诚信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建立指标体系,组建专家队伍,严格评价程序对建造师执业行为进行评价,将他们的全过程活动从招标投标、施工生产、审价结算、社会评价验收等全方位对接,形成“一票否决”或“依据从低”或“越界封杀”的纷围。三是营造有利环境,引导帮助施工企业及从业人员走出迷局,比如打破地方保护及行业壁垒,业内人士戏称“得政府工作者得天下”,打破利益集团,另外,当地大型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凭借各种优势地位,投标机会过多,往往无暇兼顾一些中小项目而暗地出卖投标权的状况进行严厉打击,比如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失信现象迫使从业人员形成了复杂的“债务”连环链,不仅恶化了社会诚信环境,侵害了企业、职工、农民工的合法利益,也严重危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总之,作为一名建造师,通过继续教育,使知识结构得到巩固与更新,使思想认识得到完善与提高,使职业理念得到规范与改造,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实践,终将使我们建造师队伍更强大,管理与执行力更卓越,市政公用的建造史终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市政人的努力下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