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网总结范文其它总结范文内容页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8篇

2023-10-07 11:55:53其它总结范文

写好心得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应用文体,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个习惯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8篇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xx月xx日,有幸参加了中可成功人士陈占江总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课程,陈总的一言一句让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所谓七个习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从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三个阶段实现了由个人成功发展到团队成功,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习惯是:要事第一。在日常工作或部门管理中,我总喜欢先将一些急事、杂事清理,再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虽不知道每一天的杂事、急事越来越多,已经腾不出时间再去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每天周而复始地紧张、杂乱到处“救火”,结果工作效率低,心身也觉得疲惫,压力山大。

在培训中,陈总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哪些事情紧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却不紧急?哪些事情紧急却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紧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要事第一提供了一个模型:在从容与救火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更多去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此入手,消除干扰,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是的呀!如果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处理好了,杂事、急事不也消除了吗?在公司运作中,如果将流程梳理清楚,明确责任,每个部门或岗位按流程办事,不也减轻工作压力,减少重复环节了吗?

采购部作为公司资金输出量最大的部门,工作既重要又繁琐,每天面临的是大至原材料批量、小到办公用品、备品备件的零散采购。那如何才能在保质保量地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呢?假如一天24小时是一个桶,第一类事情相当于:碎石(无计划的紧急采购),第二类事情相当于:石块(规范的采购审批流程、计划性采购、部门沟通),第三类事情相当于:细纱(会议、报告、总结),第四类事情相当于:水(无关紧要的邮件、琐事)。然而第一类事情确实很急(救火一般紧急!),但是想想,碎石就是由石块破裂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提前制定好流程,没有规划性采购,当然整天处于救火的场景中。所以,必须一步步要做好完善采购流程,规划好采购计划,这样碎石会渐渐减少,我们可以从容的做更多的事情~~

感谢公司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培训机会,学海无涯,学以致用,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2

把《卓越校长的七个习惯》一书匆匆读完,这本书所说的七个习惯主要是针对如何应对教师的愤怒、苦恼、倦怠和困惑而言的。说实话,从教师岗位转到管理岗位已经快四年的时间了,因为从事后勤安全管理,所以针对教师管理方面从来就没花过心思去考虑和学习过,与教师间的沟通也少之又少,这方面的管理更是缺乏管理经验,很感谢借助名园长工作室这个平台。

张园长为我们购置了这本有实践操作的良师益友,通过读这本书收获还是蛮多的,下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面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应对各处检查也越来越多……教师正日渐成为高压力群体。许多教师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陷入困境,变得或倦怠、或愤怒、或苦恼、或困惑。如何应对身陷困境的教师,如何激励教师,如何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美国的教育专家伊莱恩将自己长期实践和研究累积的材料悉数生动呈现,有透彻的理论,有翔实的案例,更提出了种种独特丰富的应对之道。

作为校长要有七个习惯:

1、做一个果断的管理者;

2、做一个个性的示范者;

3、做一个有效的沟通者;

4、培养积极的校园文化;

5、做一名突出的贡献者;

6、开展果断的干预;

7、从今天就开始做。

要正视问题教师的问题,而不是任其发展,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对“问题教师”进行“果断干预”。

首先,校长需要成为一个多面手,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者,更是所有人的榜样和楷模。在教师面前,要以身作则,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出色的校长在发现教师的问题后,要给以及时而专业的“对质”,让教师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就此提供指导和帮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众多的“校长圆桌会议”和“案例研究”,读来亲切而实用,非常具有启发性;此外,还有专门的章节细数肯定、激励、授权于教师们的60种方法,翔实具体、颇有特色,各种解决方案非常值得借鉴。文中还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要与教师及时有效沟通,使校长和教师的意愿和价值观达成一致。

其中有一些观点值得思考和学习:

1.对教师的情绪和问题保持尽可能少的焦虑;

2.和问题教师交流时,要平和镇静,就事论事,正视眼前发生的.事情,而不去担心明天将会怎样;

3.在决策前,能够通过个体内心的价值观明了他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直试图找出他人的想法或者随波逐流;

4.明确并致力于个人的信念和目标;

5.愿意对个人的情绪状态和后果承担责任,而不是责备他人或归咎于不合作的氛围、性别或环境等其他的因素。

当其他教师出现情绪异常时,管理者本人能够保持镇静,不受他们不良情绪的影响,正视问题,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不随意指责他人。当你发现教师行为失当时,在进行果断干预前,务必先彻底弄清事情的缘由,如果搞不清楚的话,在进行干预时,则只就事论事。

一个好的团队,要有很高的凝聚力,人往一起聚,劲往一起使。在如何应对“问题”教师方面,打造和谐团队,我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从今天开始,以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用良好的习惯去提升自我。从观念着手,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培养这些良好习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时时地反思“管理沟通”,才能在“管理”的旅程中与时俱进,获得持续的升华。

也许我不能成为真正的卓越人士,但一定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3

书中前面部分让我们先认识自我,一般人认为这不很容易吗?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认识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自我的认识和旁人对自己的认识相结合,才能慢慢思考得到对自我的正真认识。

我们认识了自我后就要有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的向着目标前进。首先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在学会合作,因为合作能活到双赢,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对一个问题多方面的去思考,去想哪一种方法才能最适合处于的环境。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因为许多事情他都有两面性和不可理论性;在社会上,一件事情中有着许多的机密,蕴含着不可遇见的危机,所以学会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真的很重要。

书中有提到: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很重要。这句话深深地警醒着我,因为许多事情我都是做到了接近成功后直接放弃过,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做任何事情,我许多时候没有全身心去感受,因为我只会对我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我不想在一件小事上面去浪费大部分精力,我也是很忙的,我也有着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工作,所以必须控制时间。这些是平时的我,但是我却没有把一些小事情做好,因为我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而造就了现在的我。还有我的性格,我只会对着我喜欢的事情和工作上的问题比较的专一,仔细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每天都在找着问题的细节和自身的确点、别人身上的缺点以及优点,因为他们都能够做我的前辈,能够像一面镜子一样,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改正错误。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毕业的所向是比较难决定的。想要去一个好的公司,我们必须要好好的去了解它,没有看清之前一切都还只是未知。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要多主动的去了解情况,换位思考问题。想要别人的理解,你也要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与难处。多倾听他们的见解,能够知道事情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能够促进双方的交流。这样就尊重了对方,对方也会尊重你,也会去体谅自己的难处。

这本书带给我带来的诸多好处中,我看得最深的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每一个事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还有一个就是习惯问题,我在这方面欠缺着一大笔债,我要慢慢的去改善自身缺不足。我也愿意与更多人去分享这本好书,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是许多前辈的经验,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发。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倍受推崇的书,我的公众号名称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从书名看起来,这似乎是本成功学的书籍。

事实上,它远远不止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在我看来,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它讲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于人类本身特点总结出的成长原则。

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词这样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理解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能够改变的,什么是不能够改变的。

什么是“能够改变”的?不是别人,不是世界,是自我。

而要改变自我,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那里的学习和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书、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实现的。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那么,阻碍我们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

作者认为,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却拿了一张错误的地图,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因为不一样的思维定式活成了不一样的结局。

同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苏明玉在父母试图牺牲她成就兄弟时,果断的选择了和家人决裂,并且一向致力于经过自我的努力活得更好。

而樊胜美却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机,把改变命运的突破口放在了嫁个有钱人上,大好的光阴不去学习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参加饭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强还是靠男人?

这样不一样的思维定式对人生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对高效能人士来说,转变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根本的改变。

书中在实现个人领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个习惯:进取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个人领域成功的关键是从依靠到独立。

苏明玉和樊胜美二人不一样的思维定式,导致她们这三方面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习惯一:进取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命运对我们有多么苛刻,而是缺乏进取的态度。明明白要过好日子就要脚踏实地,却把期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上,比如中大奖,高富帅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我等等。

其实,仅有自我才是救世主。

苏明玉靠自我,主动去争取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事业感情双丰收。樊胜美想靠婚姻,进取主动都花在了和有钱人打交道上,结果呢?可是是被人当成了饭局上的“菜”。

习惯二:以始为终。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就像没头苍蝇在乱转。生活中不乏踏实肯干的人,能够没有目标,就像挖井人,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没少出,没有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写出自我此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

苏明玉的目标就很明确,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较,她在一项事业上努力,对自我的要求严格,不断自我成长,这样的人,有可能因为运气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过的不错。

而樊胜美呢?她的目标看似明确:嫁个有钱人,可实际上,这个目标十分模糊,不确定因素很多,没有把自我做为撰写人生剧本的作者,这种情形下,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了饭局上的一盘“菜”而不自知。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时间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其中,对个人成长最有用的是第二种,包括建立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等,而有害的则是第三类和第四类。

苏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有“贵人相助”,而贵人,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从天而降的。

樊胜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应对职业天花板得过且过,不去寻求突破,自我都放弃了,怎样会有人来主动帮忙呢?

而现实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我,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剧,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这种把时间花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的行为,只会离梦想生活越来越远。

介绍了三大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后,作者指出,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那里的互赖,不是依靠,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个人损人利己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是难以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所谓双赢,就是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我想要的。

苏明成在应对问题时,想到的就是“剥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员之间,想长期损人利己是很难实现的,最终只能收获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长久的人际交往之道。在实现不了“双赢”时,作者认为,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习惯五:知彼解己。

聆听别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用自我的感受去确定别人的行为,甚至好为人师,这样做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情感交流。

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不久,以往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我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能够学知识,认识新朋友。

之后我才明白,原先那段时间她在幼儿园被欺负了。

以后孩子再提出类似问题或要求请假时,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还是被教师批评了。及时沟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我。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主要是指前面的五个习惯并不是互相隔绝的,综合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习惯使用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进取主动的解决问题。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家大嫂吴非,在应对苏大强要买房并加保姆名字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实现了自我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简单应对,这种情景下,不坐以待毙,进取主动,定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双赢,注重移情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仅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提高产能。那里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忽视这一点,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个坏结果。

比如苏明哲,以往的天之骄子,在工作后没有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还任性的在苏母去世后立刻回国导致丢了工作。

而一向不被父母重视,缺乏资源的苏明玉,却经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成了苏家孩子里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仅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世界才会改变。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5

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书中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书中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渐进入自己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及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物。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它们相辅相成,不管是对领导还是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以下就书中谈到的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话是“有选择的自由,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能够清晰明确地写出来,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创造,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作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目标都可以设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时间的,所以紧急与否是时间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我认为“双赢思维”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做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我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

我们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不断地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6

再一次学习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找到了差距的原因。

三十而立。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我也梦想有一天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家族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给子孙后代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所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显得格外的必要。读书毕业到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总结和感悟,也从书籍,电视,自媒体,等多方面了解到成功人士都拥有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又冷静下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希望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东西。对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逐一思考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希望能从自己的总结和分析中厘清头绪,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力争做一个成功人士。

我自认为是一个做事积极主动的人。从直销经理分享直销经验中我学到了他们的做事积极主动有激情,生活阳光开朗有热情。做事积极也可以等同于俗话说的勤快,虽然我做事勤快,但是在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等方面我还是挺被动的。佛家说,人生是有因果轮回的,人生是一场修行。

我也是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多年才有一点体会,以前总是说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现在社会需要展现自己,没有人有耐心等待你慢慢开屏。可能这也是我缺少自信的表现吧。上大学后我就认识到自己缺少自信,在有些事情不够积极,所以我努力融入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读书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展现自己,去学校外面做兼职锻炼自己的沟通表现能力。从我这种由内发出的改变欲望,我慢慢()活跃起来。我也从身边优秀的同学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养成了坚持读书,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成功人士的积极主动,涵盖很多方面,我还在继续努力,最起码已瞄准了方向。成为一位成功人士,也算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压力,为他们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农村出来的孩子也能拥有和大城市人一样的成功机会。我特别喜欢哪些自己成功了,带动身边的人成功的人,他们大度,谦和,低调,有内涵。我不断读书,不断更新自己。

学习和个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要从一而终,砥砺前行,这也和当前国家的口号“不忘初心为百姓谋幸福,牢记使命为祖国谋复兴”一样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奋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他们做事主动,摒弃被动,发挥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这四项人类天赋,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创造改变,自由地选择创造良好的人生。

习惯二,关注目标,以终为始。

他们在做任何计划时,都先拟订愿景和目标,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和目标而使命宣言是最根本的决策,主宰了其他所有的决定。

习惯三,要事第一。

他们清晰目标愿景,价值观与要事的处理顺序,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更多聚焦要事,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他们寻找互敬,互惠,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知彼知己。

他们善于聆听别人,在增进彼此的信任后,促使双方对此次的了解开启真正的沟通。

习惯六,综合综效。

它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按照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选择,从而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自我更新。

它谈的是,对个人而言如何在身体、精神、智力、情感四个生活基本面不断更新自己。对组织而言,它提供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让组织充满活力,迈向新成长。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7

开杭州前,终于把斯蒂芬_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完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排斥的,因为这种书名充斥着浓浓的成功学鸡汤味。养成几个习惯就能成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学30天是不是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但是看到刘润及其他大神都推荐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应该还是有干货的。

七个习惯的基础:产出/产能

在介绍具体的七个习惯前,作者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产出/产能。作者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让读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从前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只鹅,某天早上,发现这只鹅会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个。农夫固然很开心,但却嫌每天一个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杀了鹅,认为鹅的肚子里应该有很多金蛋。但是杀了之后,才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农夫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时候。在这个寓言中,金蛋就是产出,而鹅就是产能。农夫因为只重产出,而忽略了产能,最终导致产出不增反减。既然产能很重要,那是不是应该只重产能不重产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对这只鹅特别好,每天给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适的小窝,但是它十年才下一个蛋,这肯定也不符合你对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产出和产能之间找到平衡,要在维持产能的条件下让产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产出是我们的工作成果、时间,产能是我们的身体、进步的空间,我们当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应该是七个习惯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习惯了,我记得当时研究生毕业时,导师给我的建议也是“主动一点”。关于这个习惯,以前自己一直不当回事,什么事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自己不去争取。现在渐渐意识到,这个社会不像家里或小学、中学,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积极、不主动,父母、老师还是会关注你。在社会中,比你优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别人凭什么要特别关注你、给你机会?书中把人的圈子分为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应该多做影响圈内的是,因为这些事通过我们的积极主动是会有所改变的。消极被动的人喜欢说“如果......就好了”,而积极主动的人则喜欢说“虽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积极主动这个习惯贯穿整个七个习惯体系当中,无处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关于第二个习惯,作者让读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什么样的评价或者说我们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什么东西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这个东西后,以他为终点,好好想想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作者认为任何事都由两步构成:一是规划构思的智力创造;二是具体行动的体力创造。以终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创造。作者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宪法,是我们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基础。在我们扮演的各个社会角色中,我们分别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

第二个习惯属于自我领导,而第三个习惯属于自我管理。领导和管理的区别在于领导属于“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属于“把事做正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大多数人都劝我们应该优先做紧急的事,但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只有我们提前处理了这些重要的事,这些事才不会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因为一旦事情变得紧急了,我们难免手忙脚乱、考虑不周。

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需要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权给他人。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授权者把具体该怎么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权者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这种授权模式下,如果事情没有做好,被授权者往往会将责任归于授权者,“__让我这么做的,不怪我哦”。而责任型授权则是将目标告诉被授权者,并告之已经尝试过的失败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资源,至于具体怎么做完全由被授权者自主选择和决定。在这种授权模式下,被授权者往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关于只说不能怎么做而不说要怎么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观点: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就是只告诉你什么是行不通的,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前面三个习惯都是为了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前面三个习惯是为了从依赖走向独立,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从独立走向互赖。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应该抱有充足的心态,相信双赢是有可能的。类似于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在这边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横坐标为“敢作敢为”,纵坐标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为又善解人意,可以实现双赢;敢作敢为但是不善解人意,则是我赢你输;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为,则是你赢我输;既不敢作敢为又不善解人意则是双输。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我们应该首先知道、理解别人,要想影响别人,我们必须首先被影响。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回答对方,而是应该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倾听。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的状态要不正在说话要不准备说话。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右脑主管直觉、创造和印象,左脑主管分析、逻辑和语言,只有左右贯通,大脑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大脑也需要统合综效。大脑的这种构造非常适合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就像书中举得例子,一幅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妇,其实双方都对,但是很多人却抱着自己是真理,别人不可理喻的态度。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

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8

7月24日,商学院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书分享。培训现场有序、活跃,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在此感谢商学院的同事辛苦付出。通过此次读书分享,我有以下收获: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工作的一种心态,也是做成事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的例子很多,同样的一件事交给一个心态积极人去做和一个消极心态的人去做,完成的结果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积极主动的人接到任务后,首先做的是想怎么把任务出色完成;而心态消极的人接到任务后,首先抱怨完成任务不具备的条件,采取躲避的方式尽量少做;可想而知任务完成后的差异,即便同时都完成了,也有可能因为消极心态的抱怨导致有果无功。消极的人更消极从此恶性循环。积极心态的人完成后,会从中获得收获和满足感,转化成持续的动力。最终两个不同心态的人生发展就会出现巨大变化。

有了积极主动地心态下面就要开始做事了。做事方法不得当,即使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写作也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是要控制做事成本的'。科学严谨的做事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终为始,做事要先构思在行动,重大事项要先制定行动方案,在付诸于实践就会降低风险,提高做事的成功率。要事第一,将工作分类根据紧急程度,逐个解决。完成工作需要团队协作,团队协作就要和人打交道,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这是就要体现情感账户是否充足,储蓄不足团队关系紧张就会影响完成效率,因此情感账户的投入就是个人诚信的体现。怎样更好地协作就要做到知彼解己,并做到移情聆听,诚恳的接收异议,统一目标,最后达到双赢的效果。前面的环节打通,最后就要统合综效求同存异,共谋大局。一件事的完成,就是另一件事的开始,不断更新提升,做到持之以恒!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七一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下一篇:七十周年大阅兵心得体会8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