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9篇素材参考)
写读书笔记时,选择需要记录的书籍或者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怎样才能写好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这里给大家提供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方便大家学习。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1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美食家。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一直备受关注。
《苏东坡传》是英国作家余光中创作的一本传记,全书以苏东坡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创作为主线,穿插讲述了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哲学。在书中,余光中以苏东坡的诗文为引子,深入探讨了苏东坡的思想和人生观。
在阅读《苏东坡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苏东坡的文学才华所吸引。他的诗文充满了情感和思想,既有豪放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又有婉约派的“似花还似非花”。他的书法作品也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绘画作品也独具特色,尤其是“枯木竹石图”和“潇湘竹图”,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
除了文学才华,苏东坡还是一位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作为也备受赞誉。他曾经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官职,如杭州太守、礼部侍郎等,他在这些职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他推行新法、整顿吏治、关注民生,使得国家和人民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书中,余光中还深入探讨了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他认为苏东坡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他能够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他主张“无所畏惧,无所期待”,追求人生的真谛和意义。这种人生哲学也深深地影响了余光中自己的创作和生活。
在阅读《苏东坡传》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苏东坡的人生智慧。他能够在政治上得心应手,同时也不忘关注民生;他能够在生活中享受美食、美酒、美景,同时也不忘关心社会、关注国家。他的智慧和才华让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总之,《苏东坡传》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了他的人生哲学和智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2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一位旷世奇才,他横跨了诗歌、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他就是苏东坡。而今天,我想就《苏东坡传》这本书,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这本书是由历史学家林语堂所著。林语堂先生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苏东坡的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豁达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苏东坡的文学才华所吸引。他的诗歌、散文、词作等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例如,《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都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苏东坡的艺术天赋,更是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的体现。
除此之外,书中还描写了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生活琐事。他在政治上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他的为人处世和道德风范依然值得人们称颂。在生活中,他注重亲情、友情和爱情,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非常融洽。这些都让我对他的性格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深邃思想的智者。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苏东坡一样具有卓越才华和人文精神的人,来引领我们的文化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总之,《苏东坡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领略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和积极的影响。
苏东坡传每章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3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4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第一章:童年时光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等多重身份的杰出人物。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描绘苏东坡的童年时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过程。
在第一章中,我感受到了苏东坡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纯真。他热爱诗词,善于表达情感,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看到了苏东坡与其他孩子们一样,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的童年时光虽然平凡,但却为他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人生转折
苏东坡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转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状元。然而,他却在随后不久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一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苏东坡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他虽然面临困境,但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第三章:文学成就
苏东坡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在这章中,我感受到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和勤奋努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晚年岁月
苏东坡晚年生活在杭州等地,这段时间他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文化传承。在这一章中,我感受到了苏东坡的慈悲心怀和热爱生活。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却依然关心社会和人民,为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满了意义。
第五章:结语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是一位才华横溢、勤奋努力、乐观向上的人。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他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的晚年生活则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社会的关爱和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生命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5
《苏东坡传》是历史学家林语堂撰写的一部关于苏东坡的传记作品,这本书于1961年首次出版,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在书中,林语堂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政治生涯、文学创作等方面。他强调了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思想深邃、品格高尚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包括他的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他强调了苏东坡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包括他的禅宗思想、人生观、处世之道等方面。他强调了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包括他在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他强调了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化名人,还是一位政治家、商人、教育家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深刻认识到了苏东坡的伟大和深邃,也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作品,还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经典之作。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6
对苏东坡的认识始于一首《念奴娇》,也似乎止于一首《念奴娇》。一提起苏东坡我头脑中便立刻闪现出一个长衫大胡子的中年人在滚滚的长江边上想心事的画面来。
十多年来,这幅画面就像是成语坐井观天里面的那个井口一样尾随着我,让我这只青蛙目力不周。一个人,要知道他的身高、体重、爱好、血型,那种认识就就直观多了;现在的许多明星乃至诗人、作家给我最初的印象多是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介绍。而苏东坡呢?我努力想去追寻他的时候,中间隔了许多东西,包括那恍惚一千年的时光。
我原本并不喜欢苏东坡,尽管也并不讨厌他。东坡能诗,则有李白;东坡能词,则不合规则;东坡能书,则有王羲之、柳公权及几位和尚。于诗而言,我喜欢魏晋之人,于词而言,我喜欢柳七、易安;自习现代诗以来,则又多喜现代诗人,人命众多且生疏,不一一列举。
但在读过一本薄薄的传记只后,我却重新认识了苏东坡。从古至今,只要成其一家,便可流名千古,而苏东坡则几乎精通世间业务,并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先摘一段文字过来: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北宋文坛领袖,有多方面文学建树,唐宋八大家之一。各种书目对其介绍相差无几,但仅凭这么一点文字来概述苏东坡,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苏东坡出生于眉山一个寒门地主家庭。其父苏询自称“西南之匹夫”,苏东坡说“家世至寒”,苏辙说“田庐之多寡,与扬子云等”。可见苏东坡虽出生于地主之家,但门第并不显赫。不过这些多苏东坡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其父苏询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出众,其母程氏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想必也颇有才学;作为父母,他们为苏东坡提供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东坡文长,前人之述备矣,我不消多言。我所钦佩的是他广阔的胸襟和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出仕后,东坡在险恶的官场中几经沉浮,最后一再贬谪,从内地到广东,再到海南,始终以一种广大的胸襟承受着一切,乐观、坚强地生活着。我们现在还年轻,日后肯定会遇到各种曲折,而东坡绝对是一个好榜样。
东坡自己酿酒,自己选茶,自己做饭,甚至自己务农。历史上的诗人,自己亲自动手务农的只寥寥几位,而东坡一位大文豪,一位官员,能亲自动手来做这些事情,实在是难能可贵。在这个方面,我有点讨厌不识五谷的孔子。
东坡还有很多优点,如对广大人民的悲悯等。作为一位封建的文人士大夫,这样的全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说了半天,我始终感觉没有把东坡说清楚,只好惶惶搁笔。
几千年来,东坡只此一位,东坡不朽!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7
书还没看完,慢悠悠的翻着.林语堂这本书原是用英文写的,张振玉译笔还算不错,但粗糙之处也随处可见,比如卷一第一章处:
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这段文字殊为怪异,而后在网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明白原文应为:“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还有一处BUG连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笔,"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应,已变成"南岳华山山崩".此两处究竟是何处出错,是翻译错还是原稿错,抑或是校对错,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来查了.可是"南岳华山"本身就是个错误,华山好像从来不曾被称为"南岳"过吧。
且丢开这些小破绽不说。
苏东坡的盛名传播了将近一千年,时人称道,后人敬仰,一方面是因他天纵其才,在诗,文,字,画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场,哲学修养也极其贴合中国人的梦想.为这么一个完人做传显然不太讨巧,再加上史料丰富评论一边倒,这本传记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语堂在序言中说,"我认为我完全明白苏东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正因我喜爱他."既然在苏轼身上寄托了自我的人生观,偏爱之心更不加掩饰.
卷二写苏东坡壮年经历,与王安石的纠葛占了好长篇幅,在"王安石变法"和"拗相公"两节,王安石是主角,苏东坡反而成了小配角,这两个章节似乎游离在全书之外.林语堂贬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是为抬高苏轼,更多是他想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包括对司马光的褒扬也是如此.历史其实无所谓真相,政治也很难分辨清浊,好比一面镜子,每个人照去都是不一样的面目.这一部分能够跟柏杨的书比照着看,那是两种完全相左的意见.跟苏轼不一样,王安石从来都充满争议,历史上是这样,到这天还是这样.
林语堂自我也是个争议人物,可是他的才情倒还算公认的.这本苏东坡传,时不时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语出现.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这么一句: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之类的还有很多,可是没了前后文,单看就少了好多味道.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8
上次挑灯夜读,还是上大学那会干的事。那时宿舍晚上11点断电,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熄灯后只得跑到楼道借着路灯临阵磨枪,天冷时还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时过经年,最近竟又为了一本《苏东坡传》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读书机会甚少,更难得一本书读两次,唯独这本《苏东坡传》在几年前读过之后让我念念不忘,特意买来再次拜读。这本书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两个人的原因--主人公苏东坡和作者林语堂。
苏东坡之天纵才情已不必多说,书中妙手着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苏诗不少见,但书中引用的诗文都结合了诗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借诗人之口自然吟咏而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更觉鲜活可感。
东坡先生生性豁达,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机会和他举杯共饮,寻幽探胜,当他在月夜孤舟上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叹时,孰能不神往?这是和东坡先生同时代人的幸运,但他们也是不幸的,苏东坡所在的时代正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几十年,对黎民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动荡和灾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苏东坡个人而言,急剧变革的时代和进取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运从一开始也就已经注定。数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与通变之争,苏东坡历经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一度穷困到无炊米度日。作为元佑党人的精神领袖,他为民请命,忠言直谏,抗争不息,却未曾有丝毫妥协与退却。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坚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与入世的钢丝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汤汤,充盈在胸,随意喷涌即是锦绣文章,一曲“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成千古绝唱。
应对多面的、立体的苏东坡,细数其功无疑是徒劳的,往往挂一而漏万--从这点也能够看出,天才能够感知却无法琢磨。读苏传,其实是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和心灵的伟人生活,即便诗人已作古,但他留给我们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欢乐却如江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回到题目,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才子--林语堂。老实说,这本书和现下主流文学风格相去甚远,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来自于它的纯粹。诚如作者所言,他写这本书只是“以此为乐”,当然也是源于他对苏东坡的喜爱。
在这样一种创作动机下,写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隽永耐读。作者不是隔岸观火,读者就容易置身其中,着了迷的人好像和这本书订立了某种盟约,只要一翻开书就身不由己地紧随资料的铺陈或喜或悲,及至读到苏东坡去世一节,最终忍不住掩卷长叹。
叹息未已,忍不住又翻开继续往下读,再翻页,书行此处戛然而止--读者肯定会嫌可是瘾--书也许能够续写,但人生没有续集,世上断不会再有第二个苏东坡式的人物了。可是,又何必拘泥于此呢?“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在千年前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昨日一时兴起和友人夜访月湖,兴尽归来已是丑时。随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谓有东坡遗风而窃喜。及至翌日,信笔而书,千字乃止,是以为感。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合集 篇9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是2017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国的林语堂。主要讲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生平和创作。
书中提到“苏东坡的人品,实在是大可赞美。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格精神,不仅启迪了宋代士人,也影响了后代的文人。在眉州时,他就常去拜访一位老和尚,与他谈诗谈佛,也谈时事,老和尚就很欣赏他。在杭州时,他曾经组织救济机构,救济灾民,也常携带书画去寺庙义卖,并将所得放入救济机构。
苏东坡为人正直、襟怀坦白。在朝野都有高声疾呼的时候。他关心人民,在杭州疏导西湖,为民造福。在徐州率夫人在黄河附近抗洪救灾。在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也常对人民进行访贫问苦,脱衣施舍。
苏东坡的文艺成就极高,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他的诗文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手法,但也有流于颓废、伤感。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为人称道。他的散文纵横捭阖,随意自如,像他的为人一样率真。”这段话是苏东坡的人物品质和艺术成就的简介。
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作为我的做人原则”。这段话表达了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我从中学到的做人的原则。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品质和精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正直、善良、有才华、思想独立的人。他热爱生活,关注人民,关心社会,勇于担当。他的人品、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也将把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作为我的做人原则,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