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的,写好教学计划是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任务更加顺利地开展的,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6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6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篇1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希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中能够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我为家人添欢乐、我和小伙伴四个主题。本单元以学生家庭生活内容、场景、氛围、人物、故事等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关注与儿童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劳动观念等最好的教育载体。
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春天来了、太阳照啊照、风儿吹啊吹、春种忙又忙四个主题,“春天来了”这一主题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感受,使学生在欣赏春景的同时,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春种忙又忙”,在学生参与种植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爱护花草树木的生态意识。“风儿吹啊吹”,主要引导学生从感受风,制造风的探究、体验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心别伤着三个主题,“小心别伤着”,让学生感悟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等。“我换牙了”让学生正确看待换牙现象,爱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夏天欢乐多、给你提个醒、快乐的夏令营三个主题,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健康常识,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以及天气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和测量天气的简单方法,最后,通过有计划地安排,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劳动观念等最好的教育载体。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
3、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查自己的情绪。
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五、教改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中以强化、感受、体验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2.通过真实的生活背景,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与规范意识,并自觉地接受规范制约。
3.在丰富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4.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5.要注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而不是仅仅罗列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与区教学进度相同。
6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篇2
一、同学现状分析:
一年级班共有同学人,整体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局部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外表化,为了做给他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置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思想不时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大致可分为: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身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老实友爱,有发明的愿望和乐趣。
4、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学会关心和保护同伴,用自身的方式爱家长长辈。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维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同学正确做人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同学关心、保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沛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同学情感。
2、依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同学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布置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3.1—3.7
23.8—3.14
33.15—3.21
43.22—3.28
53.29—4.4
64.5—4.11
74.12—4.18
84.19—4.25
94.26—5.2
五.一劳动节
105.3—5.9
期中检测
115.10—5.16
125.17—5.23
135.24—5.30
145.31—6.6
156.7—6.13
166.14—6.20
176.21—6.27
186.28—7.4
6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
6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奏响我们共同成长的和弦,第二单元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不屈不饶的中国人;第四单元日益富强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养成自觉讲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做到守法自律。
4.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5.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6.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7.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了解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及给人们提供的方便。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作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4.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5.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4.知道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了解法庭审判的基本程序。
5.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危害健康的东西,用积极的心态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6.知道生活中的许多规则能给社会带来秩序与公平、安全与信任。
7.知道诚信是做人之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8.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9.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方法与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
四、课时安排
略
6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篇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