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网总结范文教学总结范文内容页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2024-11-25 12:45:01教学总结范文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P58例5,P59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提问:这些题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P56“做一做”N1,看图填等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多少?

4、尝试练习P56“做一做”N2

(1)说每道题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2)你们在试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

三、练习。

1、看图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

○○○○○○○○○○

□×□○□=□

□×□○□=□

2、P57练习十一

(1)通过青蛙、小兔、袋鼠跳远的形式的练习,巩固3、4、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看这样叙述,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

(2)小动物过河,请学生为每只小动物选择过河路线,从而在趣味游戏中巩固乘法计算。

(3)P57N4-N6,让学生观察图上提供了什么信息和问题,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组织交流。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4×2=2×3=5×4=1×4=3×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熊都夸奖你们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种列式都要说出意思?12-1=11(个)3+3+3+2=11(个)

4×3-1=11个

引导说出:表示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小朋友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引出课题:乘加乘减(板书)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1、练习一摘玉米棒(画面回到主题图上,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

问: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同时也要说出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二:课本上的P56

引入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引入: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问题?而且能否解答?运

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要求:同桌互相出问题,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批改。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拓展练习:尝试根据算式,口头编题。5×4+3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有多少个?还剩几个?

3+3+3+23×3+2=11(个)2+3×3=11(个)

3+3+3+3-19

4×3-1=11(个)

4×3=1212

3×4=12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3

课题: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式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2)30×7+85(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学习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

(1)读题.

(2)找已知、未知.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能自己从实际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想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猴山上的桃子丰收了,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摘桃子。猴妈妈说:我采了36个桃子,猴宝宝说:我采了6个桃子,你知道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

学生列式计算,师讲解数量关系:要求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用什么方法计算?谁加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妈妈采的只数+猴宝宝采的只数。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现在我们把条件改变下,猴妈妈呢采了3筐,每筐12个,猴宝宝还是采了6个,问题还是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只?

如果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解答吗?在本子上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因为猴妈妈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怎样求猴妈妈采的个数?同桌交流12×3的算法。

求出了猴妈妈采的个数,再求什么?列式并口答。

3.师指着板书:在这道题中,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和小猴采的合起来,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做对了吗?没做对的小朋友别泄气,下面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大家呢,有信心解决吗?

4.教学“试一试”

第二个问题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条件,确定先算什么,自己列出算式计算,行吗?

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反馈。

5.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与以前有什么两样吗?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

三、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小猴子说:“二(2)班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决定带大家到公园去玩。你们想去吗?可是玩的过程中,我还有问题要考你们,如果你们答对了,还有惊喜等着大家哦,大家好好表现啊!”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门口。

看到墙上写着票价:成人15元,儿童5元。一个叔叔正在买票,叔叔买了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请小朋友帮他算一下,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交流,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的苗圃。

指名说图意,这样的问题呢?能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四、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像这样“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小朋友经常会碰到,以后你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再来一篇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猜你喜欢